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用好用活“自家”资源 以干部培训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2-07 作者:佚名 来源:北疆先锋网
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充分利用“家门口”优质资源,在织密红色阵地,开发红色教材,搭建红色载体上下功夫,创新“传红守绿”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用“自家事”教育自家人,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推动绿色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深挖细研 讲好红色故事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于1969年3月在乌拉盖成立,1969年至1971年,共接收知识青年8209人,主要来自天津、北京、唐山、保定、呼和浩特等地……”在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红色故事汇,讲解员向前来研学的团队介绍说。
乌拉盖管理区红色底蕴深厚,50多年的兵团文化孕育出草原英雄小姐妹、铁姑娘、善美英和柏永华、三千孤儿入内蒙、周恩来与乌兰牧骑等大量流传至今的感人故事,新建和修缮了兵团历史记忆馆、红色故事汇、粮食安全展厅、水生态教育展厅、知青文化体验园、草原狼科普展厅等“1+5”红色教育基地,将“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完全融入地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打造一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通过一个个红色故事、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布满使用痕迹的老物件、一帧帧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复原,重现了兵团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历史长卷,让每一位受教育的人身临其境学思感悟,汲取红色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同时,把智慧党建展厅、党员政治生活馆、廉政教育基地等“散点”汇成线,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线路,精心打磨《兵团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蒙古马精神》等特色精品课程,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守正创新 筑牢绿色屏障
乌拉盖管理区拥有完好的天然草原672万亩,生物物种1118种,50%以上的土地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成功承办全国国有草场试点建设现场会,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近5年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达25.12厘米,盖度达到79.29%,均位于全区前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守好绿水青山责无旁贷。乌拉盖管理区以提升干部思想认识、提高履职能力为切入点,将绿色发展融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课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并依托绿色发展教学科研基地,建成动植物产学研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情景式、沉浸式教学,提高教学质效,引导各级干部守好绿水青山,加强推动“两山转化”。设计打磨《“两山”理论乌拉盖实践》等精品课程,成功主持并结项自治区党校《乌拉盖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与绿色发展格局构建研究》等课题,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培训体系吸引深圳市经理高级研修学院、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内蒙古党校等委托办学,交流互鉴、资源共享。
团结进取 共创示范品牌
乌拉盖管理区辖1个建制镇和3个国有农牧场,常住人口2.52万人,生活着汉族、蒙古族、满族等18个民族,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幸福家园。
乌拉盖管理区主动融入全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带四个基地”格局建设,积极打造“传红守绿,共创示范”品牌,把红色文化底蕴和绿色自然禀赋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底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每期主体班次至少安排一节民族团结课程,精心设置培训内容,邀请自治区、盟级专家讲师授课,已开展专题培训班4期,并完成自治区社科院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阐释和经验启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建宣讲团广泛宣讲,引导领导干部全面提高运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推进干部教育与民族团结和产业发展交融共进,开展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为推动现代精品农牧业、煤电清洁能源业、原生态草原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源源动力。(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 张红光)
[责任编辑:王伟 校对:孙慧南]
原文链接:http://www.nmgdj.gov.cn/fccommon/Home/detail?site_id=75&detail_type=1&cid=1572301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乌海市海南区:“三...
最新信息
- 2025-04-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
- 2025-03-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
- 2025-03-26致福建省人民政府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