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内参!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反腐时评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时间:2024-11-24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南通阳光岛,是国内最大的海上液化天然气能源岛之一,也是目前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保障能力最强的清洁能源枢纽基地。图为近日,阳光岛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完成跨海送电,可满足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周转用能需求,更好助力长三角地区的绿色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深刻阐明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新时代国家能源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分8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217段,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同志有关重要论述提供了权威读本。

  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在能源问题上就是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对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十四亿人口,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延续过去发达国家高耗能、高排放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转到绿色低碳的发展轨道上来。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是高端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并跑领跑;一方面是基础的,端好自己的饭碗,把制造业、粮食、能源、战略物资储备等基础性的东西搞得扎扎实实,这是底气所在。夯实基础是并跑领跑的前提条件,这是“国之大者”,务必稳扎稳打、抓实抓好。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是各国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抓住能源就抓住了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谁掌握了能源,谁就可能掌握发展空间、掌握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要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能源等重点领域,增强前瞻性、提升敏锐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

  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强化民生用能供给保障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做好能源保障和保暖保供,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能源保供各项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节,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强化民生用能供给保障责任,守住民生用能底线,确保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预防和治本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健全常态化的安全生产检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不打招呼、一插到底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

  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深入推动能源革命,促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我国能源利用方式粗放,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总量过多。我国能源资源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力度,促进粗放浪费型用能方式向集约高效型用能方式加快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就是要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形成提高能效、集约高效利用能源的倒逼机制。单位产出用能下降了,原来的能源消耗总量可以支撑更大经济规模,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可以提高。所以,必须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住,这是首要任务。要创造条件加快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加快建立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形成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在生产领域,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在消费领域,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树立节能就是增加资源、减少污染、造福人类的理念,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当代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就是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可再生能源、非常规能源迅猛发展。我们要顺应这一大势,着力发展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尽可能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就是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风光水多能互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技术变革趋势,高度重视能源技术变革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增长点。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能源、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既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要开放竞争性业务,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要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要抓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围绕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标,针对油气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油气行业上、中、下游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稳定可靠供应。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以良法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就是要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中国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同多个国家一道倡导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中国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之一。当前危机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解决之道在于各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协调下,加强市场监管合作,构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畅通供应链。中国同有关国家一道发起“构建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倡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共同应对能源等领域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各国能源政策沟通,制定跨国油气管道安保合作具体措施,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要积极推动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要继续推进“油气+”合作模式,深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等全产业链合作,要顺应全球能源革命、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合作,加强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和新能源设备本地化生产合作,加强能源技术标准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对能源合作的促进和引领,深化能源研发合作,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愿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要推动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高度,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能源价格和市场稳定,提高能效,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过境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要加强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全球能源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是核能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完善世界秩序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能源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我们要从学习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切实转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篇章的强大动力。

  (肖鹏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32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内参 ff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