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三举措让“沉睡”资源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水”
时间:2024-11-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今年来,针对农村资源资产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吃力等问题,宜良县探索推进农村“沉睡”资源“唤醒”行动,通过排查梳理、精准指导、整合优化、盘活提升等措施,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沉睡”资源“唤醒”计划,有效提升了农村资源的使用效率,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全盘梳理、统筹规划,让“满盘沙”变“一盘棋”。一是摸清“沉睡”资源底数。全面细致摸排农村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资源权属、资源类别、租赁情况、使用情况、未使用情况等,尤其重点清查长期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收益较低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明显违背法律法规、侵害群众利益的合同条款,为合法合理盘活农村资源奠定基础,全县共摸排长期闲置集体资产13处、收益较低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7个。二是分析资源“沉睡”原因。在摸清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召集乡镇(街道)通过实地查勘、访谈等形式,深入分析资源闲置原因,梳理“沉睡”资源“唤醒”可能存在的堵点、难点。经分析,全县资源闲置共有政策和法规限制、管理和规划不足、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和认知因素等5类原因。三是制定资源“唤醒”计划。遵循“符合实际、回应诉求、规划配套、未雨绸缪”的规划原则,结合各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发展实际,将前期排查梳理的各类“沉睡”资源放至各乡镇(街道)乃至全县发展全局考虑,形成“点对点、差异化”盘活方案。如,南羊街道苗家营村立足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以“宅改+占补平衡+绿美乡村”模式,通过规划拆除老村旧宅和整合闲置土地等措施,共整理出2.16万平方米建设用地,解决群众建房刚需,为村庄规划建设留出发展空间。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用“绣花功”解“千千结”。一是批次推进,保障“计划性”。第一批针对部分村(社区)大量资源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全面摸排、自主上报,选取8个有“沉睡”资源及“唤醒”可行性的村(社区)作为试点村,推进资源“唤醒”,现已全部完成资源盘活。第二批针对历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中部分项目收益较低的问题,聚焦项目“唤醒”,8个乡镇(街道)明确至少一个项目作为年内清零项目,确保年内盘活取得收益。二是政策配套,保障“合规性”。制发《宜良县党建引领农村“沉睡”资源“唤醒”行动方案》、《宜良县村组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同时利用宜良县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信用评级,对于评级结果良好、项目发展前景广阔且有融资需求的,通过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加强与农村信用社、融丰村镇银行等在宜金融机构联系对接。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和激励保障,充分解决基层反映的“依据不充分”“害怕犯错误”“盘活没思路”等问题。三是结对指导,保障“精准性”。制定县级业务部门与试点村间的“直通车”机制,结合资源盘活需求因需选人,从县级部门选取负责相关业务的优秀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唤醒顾问”,直接对接指导试点村及试点项目。县级“唤醒顾问”和乡镇(街道)相关业务负责同志对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运营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形成常态化唤醒、盘活、利用机制,确保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防止“沉睡”问题再次发生。工作开展以来,共选派挂联乡镇的领军专家8名,下沉村(社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专家45名。
因地制宜、创新路径,把“老家底”盘出“新活力”。一是推进产业延长。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休闲农业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新能源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如,马街镇围绕蔬菜产业集中流转土地打造“万亩蔬菜基地”,并盘活闲置场地建设大型冷库,进一步完善蔬菜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生产,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带动全镇马街、西边、前卫、马家冲、兴隆、平田6个村(社区)15个村小组5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将“沉睡”资源“唤醒”行动转化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提升。二是促进业态创新。合理利用“沉睡”资源,探索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山水生态、民族民俗等特色优势融入新业态,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九乡乡德马社区充分融合当地彝族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利用村内闲置场地举办“七彩梦乡 九乡猎神节”非遗民俗活动,仅三天节日期间就为集体创收47.06万元,为全乡产生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唤醒”“沉睡”资源的同时激发了当地文旅产业的潜力,实现了文化资源与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三是实现抱团发展。进一步深化跨村联建,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类型相同、区域位置相近的“沉睡”资源,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的产业链条,推动资源共享,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如,竹山镇梳理盘活乌旧村、团山社区等2个村的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综合加工项目,就近结合麦地山村、豆达村等十个村的蛋鸡养殖场项目,发展有机肥加工产业,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动绿色农业的深入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80余万元。
通讯员 涂汐 昂飏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1/1/4621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再见,阿尼么
最新信息
- 2024-11-24检察日报:80余万元...
- 2024-11-24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
- 2024-11-24庭审观摩提质效,评议...
- 2024-11-24学“真招”!这场培训...
- 2024-11-24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
- 2024-11-24检护民生|司法救助为...
- 2024-11-24检察日报:“邻里检察...
- 2024-11-24【媒眼看陇检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