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大数据赋能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
时间:2024-10-30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部署要求,城中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深化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手段,以检察履职与数字模型有效碰撞,督促行政机关落实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并深化模型推广应用,最大限度释放法律监督效能,以检察履职回应“文脉城中”建设。
自主研发,在行动上破局
2024年初,在上级院的统筹安排及大力支持下,城中区检察院总结成功办理“督促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觉寺行政公益诉讼”一案及有效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的经验,依法能动履职,强化内外协作,结合本地区实际,联动“兄弟院”调取现有文物档案、建设工程项目数据、消防检查备案数据、非遗名录、文物3D扫描结果、明长城卫星遥感数据等信息进行筛查、分析,并确定筛查规则,建立思维导图,锁定检察监督点,构建“青藏高原地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类案监督模型”。该模型将传统数据与远程数据有效融合,从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出发,对文物主体实时监测和非遗文化名录比对核实,提高了检察监督时效性和精准性,实现了多维度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
能用尽用,在应用上深化
自建模以来,城中区检察院结合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实际,应用模型进行大数据筛查、比对、碰撞监督线索,发现可进行案件化办理的线索1条,发出检察建议1份,现行政机关已积极履职,及时有效对文物主体进行了修缮保护,其他院应用模型立案15件,发出检察建议14份,2024年9月12日,该模型在全国法律监督模型平台中上架。为进一步巩固文物保护成果,会同行政机关签订《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 西宁市城中区文体旅游科技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协作配合工作办法》,明确双方共同研究解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并确定线索移送、联合专项、技术支持等机制,为促进跨部门协同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时代课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下一步,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加大公益诉讼监督力度,以高质效司法办案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助推优化治理方式,为赓续城市文脉、活化城市记忆贡献检察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qh.jcy.gov.cn/c/www/wwwdfdt/6120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