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荣风:力推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
时间:2023-12-3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在大理市古生村村民的记忆中,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大理分院院长江荣风教授和科技小院的师生,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古生村旁的小溪边,观察水质,记录变化。2022年11月19日,其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这天凌晨,江荣风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在大理逝世,享年59岁。这位致力于推动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家,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苍洱大地。今年7月,江荣风被追授为“云岭楷模”。
躬身实践,推动洱海保护
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保护好洱海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22年2月,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绿色转型的科技小院——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式设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的带领下,江荣风和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师生来到了古生村。
“农时不等人,虽然我们来得晚,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季的种植抢回来。”刚下飞机,江荣风便带领团队成员投身到水稻绿色种植攻坚战中。此时已是春分节气,他连夜组织多学科交叉团队研讨,带领村民如期把水稻秧苗栽植下去。在古生村工作的225天,他走遍了5000多块农田,走访1500多户农户,一心扑在洱海保护和农业绿色转型的工作中。
看到村民因保护洱海生计受到影响,他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专家,在洱海流域开展农村、农业和产业全面调研,深入剖析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协同实现的着力点,为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大理模式”绘制蓝图。
如今,基于洱海土壤、气候特征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科技小院已经创制水稻、烤烟、玉米、油菜、蔬菜等6个绿色智能肥料产品。建立洱海流域水稻绿色有机、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控水高效利用“三大模式”,古生村的绿色种植模式发展得欣欣向荣,科技小院围绕洱海保护和农民增收,助力古生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身正为范,潜心培育人才
作为农业教育方面的专家,江荣风以身作则,潜心培育专业人才。“我刚回国的时候,作为老师的经验非常不足,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科技小院各个方面的工作,江老师都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给了我很大支持。”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侯勇说。对于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来说,江荣风教授不仅是良师,更像是家人。“他是一位冷静睿智的导师,每次我们的工作有所进展,他都会在微信上为我们点赞:做得不错。”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人金可默回忆说。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是写在古生村科技小院门口的一排大字。它既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也是江荣风潜心育才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国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带领学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科技的力量帮助村民保护洱海并实现增收致富,打造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国家样板。
“江老师和团队来到古生村,在田间地头做科研,教我们种有机蔬菜、水稻,改变了村里的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收益。”古生村村民杨秋燕说。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四零”服务模式是科技小院的特色,正是在江荣风的引领和带动下,这群远道而来的“新村民”,逐渐融入古生村,在一次次的深入交流与实际行动中解答着村民的困惑,为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着新时代农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本刊记者李宏刚 邹鹏 本刊通讯员 蔡涛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3/8/18/4266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禄丰:牛产业“牛气十足”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