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历代名人廉政故事】唐一岑:为国尽忠热心公益
时间:2021-04-23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纪检监察网站
人/物/名/片
唐一岑(?—1554),字惟高,广西临桂人。嘉靖十六年(1537)中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崇明知县。嘉靖三十三年(1554)五月,唐一岑在与倭寇殊死巷战中壮烈阵亡。嘉靖帝敕赠唐一岑光禄寺寺丞,赐谥号“愍忠”。
募兵防御排梗迁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唐一岑任崇明知县。
其时,日本倭寇频犯我国东南沿海。崇明四面环海,地处江海前沿,每次倭来首当其冲。崇明地处要塞,但守军名义上仅两个千户守御所,共二千二百四十名官兵,而且实际官兵不足半数,水师舰船也仅有两艘哨船而已。千户所正官一直缺位,实际兵事由高才、翟钦等副千户掌控。
唐一岑审时度势,确定防御倭寇入侵为第一要务,立即部署守御所募兵补员。他考虑崇明各沙之间隔海较远,不利援救,即又部署各沙自建民兵开展团练,与官军共守家园。
为协守城防,唐一岑又亲自到各地招募义勇乡兵二百名,日训夜练。但是千户所副千户高才、翟钦却消极备战。他们借募兵补员之机,培植亲信,暗中尽招不法之徒。
旧县城因海啮灾害,太仓州知熊桴和前任知县尹辙选址于平洋沙(在今崇明三星镇以西至江苏海门市的三和镇一带)搬迁新县城,但城建只完成了部分土基和县署用房。
春夏之际,历来是倭患高发时期。唐一岑决定立即抢建平洋沙新县城。因朝廷不拨城建钱款,崇明又无制砖工业,唐一岑就沿袭传统,以泥代砖,建造泥城。
副千户高才、翟钦纠集一批地主土豪,借口建城劳民伤财不利备战,竭力阻挠。原来,他们像全国各地的军政官僚和大地主一样,兼并土地,私吞涨田,在平洋沙拥有不少隐占的私田,搬迁新县城触犯了他们的私利。
在幕僚支持下,唐一岑打击了一批地主土豪。高才和翟钦为逃避惩罚,自导自演一出负荆自首的闹剧,主动交出不法隐田和贪污军款,并转为支持搬迁。明朝地方最高文官有掌控地方驻军官之权,大敌当前,唐一岑以团结为重,继续让高才、翟钦掌军。
闰三月中旬,抢在倭寇大规模进犯前,新县城建成。新县城方围七里三分,高二丈,城有四城门,东南有水门。县城出政育人,铺商利市,护境保民,作用巨大。新城建成,民心大振,万众欢欣。
惩治打降推广织布
崇明打降盛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打降,又称“打行”,即专门为出钱人打架摆平事端的社会黑组织。唐一岑在幕僚支持下,决心打击。经过努力,有效遏止了打降。
崇明土地偏咸,种植上“七分木棉三分谷”。崇明木棉俗称“小花”。江南各地因黄道婆推广织棉布技术,早已是男耕女织。但是为隔海所困,且织棉布技术又是高技术劳动,崇明妇女仍然处于不会织棉布、以纺棉纱为主的现状。女“织”与女“纺”一字之差,经济效益、民生业态相差很远。
唐一岑夫人出身于纺织之乡广西苗郡,九岁即会织布。唐一岑令夫人传授和推广织布技术。
天道酬勤,唐夫人的辛勤传教,使崇明妇女织出了崇明土布,又带动了布机制造、布市贸易等一连串行业。“玉宇机声”成为瀛洲“新六景”之一。唐夫人为崇明人衣被全县创造福祉,是崇明的“黄道婆”。
披挂御倭捐躯旧城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月,二千余倭寇又犯崇明。三爿沙、响沙、营前沙、新灶沙、南沙等同时告警。四月十日,一股倭寇从水窦港上岸,烧杀掳掠。
新县城虽搬,但是三沙旧城仍是军事要塞,需重兵据守。在新县城的唐一岑,得悉留守三沙旧城的副千户高才和翟钦未及时率兵出击,立即安排妥善后,率一百乡兵赴三沙旧城督阵。唐一岑到后,布置坚壁清野,修改防御方案,但处处遭到高才、翟钦掣肘。
五月初,一股倭寇直犯旧城东南水门,唐一岑率领官兵奋勇抗击。五月七日夜,倭寇再次进攻唐一岑乡兵据守的东北栅。但另一股倭寇却轻而易举地从东城门进入旧城。
唐一岑墓
原来,高才、翟钦对唐一岑恨之入骨,暗通倭寇,借“倭”杀“唐”,约敌里应外合攻城。唐一岑大骂高才、翟钦,身先士卒,与倭寇展开殊死巷战。唐一岑手刃数倭,最终重伤倒下,仍然力喊“杀贼!杀贼!”残剩的十余倭寇仓皇逃出城外。当夜,唐一岑终因伤重而壮烈牺牲。
皇帝嘉奖流芳百世
嘉靖三十三年(1554)五月九日,逃倭引二百新倭再来三沙,占领旧城,放火焚烧旧衙和民房,杀戮平民,而高才、翟钦等安然无恙。
五月初十,秀才顾国、樊汉率领一千余耆民兵增援三沙,见来晚一步,非常悲痛,高呼:“唐公为我人民而死,不杀贼何以报唐公?”于是联合城内民众,将二百倭寇全部歼灭,收复旧城。
七月中旬,太仓兵备佥事熊桴奉命将高才、翟钦等八十余个通倭逆叛斩首弃市。
八月十三日,嘉靖帝敕赠唐一岑光禄寺寺丞,荫其子为国子监学生,赐谥号“愍忠”,立祠祭祀,同时附祭唐夫人。
唐一岑率领军民抗倭斗争,奠定了崇明成为抗倭前沿的地位。兵备佥事熊桴重建崇明水师,购置三十艘战船,并坐镇崇明守御四年。朝廷拨银四万两,修建崇明县城史上第一座砖城。这些重大举措在崇明其后的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一岑墓
唐一岑初葬于平洋沙县城西南樊氏高田,雍正九年(1731)迁葬于蟠龙镇东面高地。1990年迁葬于崇明县鳌山路苗圃,现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崇明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原文链接:http://www.shjjjc.gov.cn/2015jjw/n2370/u1ai86295.html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