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内参!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司法前沿

江门新会:深入落实“人才倍增”工程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时间:2023-02-0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走进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通体透明的实验室内,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跟进着各项检测工作。就在去年,该公司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双双成功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

  去年以来,新会区持续健全人才引育体系、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切实推动“人才倍增”工程落地见效——创新性推行“云引才+”模式,破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才引育工作难题,相关工作经验在《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推广;高标准举办新会区第二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以赛促创”壮大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开展“园区技校”工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衔接;精细化出台《新会区关于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更多安居方式、更广惠及范围、更大保障力度,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

  2022年,新会区引进博士、博士后23人,硕士人才82人,产业工程师587人,新增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认定)950多人,市级高层次人才存量达1641名,坐拥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达32家……多项核心指标均创新高。

  继往开来,新会将继续围绕江门市委“1+6+3”工作部署和新会区委“一园三中心”建设,深入落实“人才倍增”工程,实施葵乡人才“顶流团队”“首善尖兵”“冈州菁英”“葵乡工匠”计划,高标准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积极参与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全力建设江门“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云上引才直播带岗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新会区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启了“云引才+”模式:党政人才“云上选”、产业人才“云上招”、人才合作“云签约”、人才服务“云保障”等,走出了一条人才引育新路径。

  “好在有‘云上选’,我才没有错失这次工作机会。”2022年,新会区首次在教师和医生两场招聘中,综合采用在线测评、在线笔试、在线面试等形式,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顺利入职的高中教师马露露认为,“云上选”模式既帮助求职者解决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又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新会区精心组织“新发展‘会’人才”直播带岗云聘会,5场次共推出招聘岗位4200多个,助力企业实现产业人才“云上招”。

  在赴深圳、东莞举行产业工程师预约专场洽谈会的基础上,新会区还携手台山市举行“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线上直播活动,邀请15家两地规上企业参加,累计提供近百个岗位,吸引在线观看人数超23万人次,助推企业招才引智,切实推动江门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对接合作。

  构建人才供应链,打造人才“孵化器”。新会区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通过“云签约”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人才、学科平台的优势,根据不同人才培养需求与高校签订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产教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校企对接、实践活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长期、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为企业精准培养、输送人才。

  截至目前,新会区共与清华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11所高校签订系列人才合作协议,为高校学子开辟就业道路的同时,提升自身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园区技校产教融合

  “我参与的是班组长训练营,对提升自身现场管理和基层管理很有帮助,希望此类送教上门课程能多多开展。”康涛是中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一名安全主管,在参加了江门市“园区技校·一园一案”技能培训活动后,他对培训课程表示高度认可。

  去年以来,新会区积极落实江门市“园区技校”建设工作方案,在上级部门指导支持下,依托新会技师学院专业平台,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载体建设、政校企联动、培养方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为建设“首善之区”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目前,新会技师学院与新会智造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等6个园区共建“园区技校”联合体6个;与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共建“园区技校”技能大师工作站3个,与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建“园区技校”培训点10个。

  新会区深入摸排企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邀请专业师资,以送技进园、送技进企、送技下乡的形式上门开展培训。目前,新会区共举行相应培训19场,培训员工1498人次。

  通过搭建园区、技校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载体,新会区以点带面解决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构建起“产、教、研、创、用”五位一体、多元发展体系。

  以赛促创以技强基

  机器人自动喷砂工艺、酱油全自动化高速生产过程消泡技术、“灯联网”城市智慧照明管理技术、电脑提花簇绒机设计与制作……从高铁制造到一瓶酱油的生产,从路灯联网到一块地毯的织造,技术创新的活力正持续赋能新会制造业蝶变升级。

  在新会,这些创新实践均拥有展示及提升的平台。

  去年5月,新会区第二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拉开帷幕。大赛以新会高技能人才在一线生产实践中主导或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现场技改、智能制造创新和改造、改善、改良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为重点,突出体现高技能人才在推进企业实现智能装备现代化生产力过程中的创新价值。

  “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持续开展技改项目,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酱油全自动化高速生产过程消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综合得分93分的成绩获得大赛冠军。

  殷切鼓励催奋进,真金白金助提升。新会区还推出劳动能力技能提升补贴、高技能人才养老保险补贴、高技能领军人才补贴、引进培育急需缺高技能人才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补贴、高级技师生活补贴和企业首席技师政府津贴等,鼓励支持个人和企业提高自身及职工技能水平。此外,企业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可获一次性经费资助10万元,以及每月1500元的领衔技能大师津贴(最长享受3年)。

  目前,新会区共成立16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涉及工种包括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数控车工等13项,达到引领行业发展、带动人才培育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人才安居后顾之“优”

  走进新会区首批青年人才驿站之一的思橙公寓,环境整洁,一应设施齐全。除了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外,这里还能为青年人才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政策信息推送、社会融入、团青活动等综合服务。

  人才为本,安居为先。去年,《新会区关于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将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企业高管、骨干人才等纳入安居保障范围,推出购买人才住房最高优惠110万元等诸多新政,加快兑现人才“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的发展环境。

  在安居方式上,新会区在购买、租赁商品房进行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了购买人才住房和租赁人才住房两种方式供选择;在惠及范围上,将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新投资引进重大项目企业高管和骨干人才纳入政策支持,并明确港澳台同胞以及华侨华人都可以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在保障力度方面,率先推出大专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求职期间免费住宿7天,以及刚入职或刚创业的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免费住宿1个月两项政策。

  人才安居新政不仅释放了新会区在保障人才安居上的最大善意,更显示了优化人才服务,广纳天下英才,打造大湾区人才高地的诚意和决心。新会区在全市率先研发启用智慧人才系统,落实各项人才优惠待遇政策,实现人才服务“云保障”。2022年,共计发放市、区各类人才补贴830.22万元,发放“葵乡人才卡”27张,为133人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多措并举提升各类人才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挥职能,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技能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新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新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立森表示。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rcgz/cxsj/content/post_176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内参 ffn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